特約評論員 曹旭晨
消費貸早已不知不覺席卷了我們的生活,花唄、借唄、小米貸款甚至微博貸款,這些網貸平臺常常打著“在我心中,什么都可以省,熱愛的不能省”、“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這類鼓吹消費的廣告詞,用溫柔炮彈進行狂轟濫炸。尚未經過社會檢驗和專業理財培訓的年輕人們往往沉醉在被定義的美好生活中無法自拔,當高額貸款最終滾雪球般的越來越高時,最終會如雪崩一樣將借貸人淹沒。
網貸平臺的發展與安全就像開車一樣,發展是油門,安全是剎車。一味只踩剎車不踩油門只會讓車橫沖直撞,唯有油門與剎車并重才能及時調整方向穩步前進。
這些網貸平臺都有一些共同特點:門檻低,額度隨著借款金額逐步增加,可以不斷分期,貸款利率高。正是這樣的特點,人們可以花1分鐘的時間注冊,再用2秒的時間支付,然后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拖延,最后再用一輩子的時間后悔。
網貸平臺利用各種手段減少借款流程、提高借款額度,為了更加便利的“推銷”自己。網貸平臺還未出現時,人們如果要借錢,正規方式就只有通過銀行借款,此時銀行作為把關人會對借款人進行還款評估,只有還款能力達到要求的人才能借到錢。但是現在的網貸平臺,通常只需要幾分鐘注冊就可以借到幾千至幾萬的貸款,并且隨著償還、借款、償還的流程不斷提高額度。正是這樣無下限的“便利”掩蓋了其利率高的事實——網貸的利率遠高于正常的銀行貸款。也正是這樣的平臺不斷增多,許多年輕人有了“拆東墻,補西墻”的渠道,游刃在各個網貸平臺中。
網貸平臺是商業產品,不是慈善機構,它們營造對于生活、對于熱愛追求的定義,用以滿足自己的營利目的。網貸平臺看似正能量的廣告詞其實是為年輕人們營造了溫柔鄉,大學生們和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們正抱著對生活的一腔熱情,或者說他們還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在消費貸的“鼓勵”之下,他們淺嘗對于他們這個年齡來說是“奢侈”的生活,早上不喝一杯星巴克可能一天就打不起精神;中午吃食堂多沒面子,美好生活需要一份外賣;作為“名媛”“貴少”,下午得有體面的下午茶······隨手刷刷淘寶,發現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花唄支付額度就在不知不覺中不足了。
但是,不喝星巴克真的就是對不起生活嗎?如果我們有能力,這確實叫對得起自己付出的美好生活,但是如果我們用的是透支的金錢,甚至是未來要靠父母償還的貸款進行的消費,這真的是網貸平臺所倡導的“熱愛”嗎?恐怕這只能叫被網貸平臺所營造的氛圍牽著鼻子走的不負責和幼稚行為。
年輕人對于社會生活的認知不足,對于金錢的使用或許也沒有受到父母的指導,在理財金融方面也從未經過系統的培訓,他們的內心其實不堪一擊,網貸平臺正是抓住這一點,在潛移默化中攻破了他們的心理防線,最后從中牟利。如果僅看當下,網貸平臺摧毀了許多家庭和個人,讓他們陷入債務危機,用一生去彌補;從長遠看,網貸平臺營造的理念正在侵蝕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和信念,讓他們在消費中迷失了自我。
另外,作為父母的老一輩不愿意看到孩子在消費貸中深受折磨,當父母知道后通常采取一次性還完所有貸款的方式,試圖將孩子拉上岸,但這卻消除了年輕人犯錯的“痛感”。消費貸就像吸毒一樣,越嘗試越上癮,當他發現后果并不能帶來自己需要承擔的責罰時,很大可能還會選擇復借。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就應該培養年輕人們的理財“財商”,而不是在東窗事發之后為孩子補窟窿。
人都是有風險防范意識的,就在網貸平臺的一步步引導之下,年輕人們被說服放下戒心,最后走向了消費貸的陷阱。當然,年輕人也應該增強自己的理財能力,學習基本的金融知識,這樣才不會被簡單的流程和鼓吹的宣傳牽著鼻子走,我們更應了解自己,用自己的真實體驗去認識生活,感受真正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網貸平臺的發展也與國家金融安全息息相關。最近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要嚴抓資本的無序擴張,今年國家金融監管再次發力,取締了70個非法的網貸平臺,給網貸的發展“踩了踩剎車”。無論是年輕人的理財觀念的改變還是網貸平臺的快速發展都需要剎車,有時正是這種必要的剎車才能更好的踩油門。(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