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評線】東湖評論: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后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系統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三周年,認真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重大觀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在新時代歷史方位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做一個什么樣的思政課教師,怎樣做好一個思政課教師”的基本要求和實現路徑。2014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學??疾鞎r,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教師做“四個引路人”,即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八挠小焙汀八膫€引路人”是從普遍意義上對包括思政課教師在內的廣大教師提出了明確要求。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個方面的素養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政課教師的基本屬性和職業特點,并從“八個相統一”角度,闡明了怎樣做好一個思政課教師。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再次強調:“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碑斍?,為了充分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必須“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厚度。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袄碚撝灰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彼颊n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主渠道和主陣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學思想政治課相比,多了“理論”二字,這意味著改革創新思政課教學形式同時,課堂教學依然是“內容為王”和“以理服人”,一定要凸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用科學的理論回答學生的思想困惑,不能用教學形式取代了教學內容。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思政課教學內容范圍廣泛,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涉及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涉及世界史、國際共運史,涉及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等。這樣的特殊性對思政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質提出更高標準和更高要求,需要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講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讓政治信仰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來講,凸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和理論性。
增強教學語言藝術性的美度。思政課不僅要有教學內容理論的“知”,還應該要有教學語言藝術的“味”。一是,教學語言要有通俗性。思政課教師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要“深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要“淺出”。思政課作為大學公共通識課,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儲備、專業方向呈多樣化、分層次特點,學生很難理解和接受過于學術化的課堂教學語言,需要思政課教師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闡述抽象的理論,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表達高深的原理,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讓大學生愿意聽、聽得懂、聽得進。二是,教學語言要有政治性。思政課具有鮮明政治性,“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對于學生似是而非的政治立場問題,思政課教師一定要用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簡潔明了、干脆利落的教學語言表明自己的思想觀點和價值取向,絕不能含含糊糊,躲躲閃閃。三是,教學語言要有情感性。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學生是有情感的,教學語言一定要有溫度。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激勵學生,講得親切有味,潤物無聲。四是,教學語言要有時代性,思政課與時代和社會緊密相聯,而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工作任務發展變化較快,思政課教學內容必須跟上時代,服務于社會發展實際需要,就要求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不能照本宣科,教學語言只有常講常新,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把個人成長同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相結合。教學語言的美度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從而實實在在地增強大學生在思政課課堂的獲得感。
強化樹立問題意識和堅持問題導向的力度。思政課教師掌握著課堂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一定要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不意味著不能講矛盾、碰問題。思政課堂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往往涉及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并不容易。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的教師怵于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屬性,擔心禍從口出,總是繞開問題講、避開難點講?!边@種遇到問題就回避的態度,極大削弱了思政課的說服力和真理性。實際上要充分信任思政課教師,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思政課教師只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有針對性地主動回應學生的理論關切和現實問題,立足于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理想信念,幫助學生全面客觀辯證地看問題,就不用擔心在政治上出問題,才能真正引導學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拓展思政課教學網絡化的廣度。思政課教學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大學生十分青睞“兩微一端”和海量的App等各種新媒介,互聯網越來越成為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同時大學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能力,通過互聯網這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學生每天都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學生在哪兒,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到哪兒去。思政課教學網絡化是必然趨勢,思政課教師要積極作為不能被動應付,與傳統線下教學相比,思政課教學網絡化在教學內容、平臺、方法、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主動探索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教學模式,運用圖像、音頻、視頻等信息技術,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形成線上線下思政教育互聯互通。同時思政課教師要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學生所思所愿,積極回應學生關切、解疑釋惑,引導學生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努力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思政課教學網絡空間。
思政課教師承擔著在新時代促進青年大學生理解黨的歷史使命、認同黨的奮斗目標、踐行黨的行動綱領的重大任務,責任重大,必須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進一步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各環節。
注:本文系2020年度武漢體育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問題與對策實證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