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評線】金羊網評:講好中國故事 堅定中國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爸袊适隆弊鳛閲覕⑹碌木唧w表征,關乎“誰來講”“講什么”“跟誰講”“如何講”等問題,作為一個生成性的概念,其敘事內容深深植根于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中?!爸v好中國故事”是堅定中國自信的重要手段,而高校思政課是培養大學生中國自信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既承擔著知識教育的職能,也肩負著認同教育的責任。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把中國故事講好,將中國聲音傳播好,突出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不僅能實現枯燥知識的生動化,更能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百年奮斗的歷史脈絡,牢固樹立對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的歷史自信、現實自信和未來自信。
講好中國紅色故事,堅定中國“站起來”的歷史自信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并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這段歷史過程中留下了許多生動感人的革命事跡,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和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構成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鮮活素材。將真實動人的紅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體系中,能夠達到讓學生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堅定歷史自信的目標,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為此,講好中國紅色故事,要講清楚重大事件背后蘊藏的歷史故事,如挖掘土地革命時期湘南暴動后水口山礦工們奔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講好中國紅色故事,要講清楚重大人物的偉大故事,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事跡,教育和引導學生傳承革命傳統,弘揚紅色精神。講好中國紅色故事,要講清楚重大決策的革命故事,如引導學生探討“遵義會議”背后的情節故事,活化“遵義會議”的紅色資源,讓學生在分析解決情境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對遵義會議精神的深入理解,從而更好實現“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價值追求。
講好中國改革故事,堅定中國“富起來”的現實自信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為此,講好中國改革故事,精準傳遞新時代改革開放精神,即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敢想敢干、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偉大精神,讓學生對改革發展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知。講好中國改革故事,生動講述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識,全景呈現40多年來由改革掀起的風云激蕩的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如“經濟特區”“國有企業改革”“家庭聯產承包”等發展模式;如深圳、華西、長虹、奇瑞等發展名片;如小崗村“大包干”十八戶帶頭人、雜交水稻研究開創者袁隆平、華西村改革發展帶頭人吳仁寶等先進典型,以及這些先行者們改革發展創業故事。講好中國的改革故事,要詳細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思路。作為一條在世界現代化史上獨樹一幟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開創并形成于改革開放以來的時期,必須教育和引導學生對改革本身具有正確的認知,幫助學生廓清認識和明辨是非論斷,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從而增強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堅定中國“強起來”的未來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高校思政課應當把握好新時代的新要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領學生體悟中國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故事。為此,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要主動宣傳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關鍵把握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故事的價值取向,重點展示黨敢于自我革命的決心與行動力。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要深入挖掘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事跡,如在“精準脫貧”“鄉村振興”“美麗中國”等實踐中涌現出眾多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故事,通過增強敘事主體的情感共鳴來提升青年對故事的代入感,從而建立起使命感與責任感。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要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繼續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旗,依托我國發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全面闡述我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要善于運用各種生動感人的事例,說明中國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是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智慧。
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必須深度關注“中國經驗”,著重聚焦“中國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堅定中國自信。高校思政課始終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知識性和價值性相統一的原則,既重視理論教學,更注重把中國理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體系,轉化為故事敘述,讓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方法落到地上、進入心中,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真正實現歷史與邏輯的統一、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問題與方法的統一、教師與學生的統一,從而更好地落實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及發揮好其關鍵課程的作用。
(金羊網文/羊城晚報評論員楊琳 蘇靜)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程思政改革視域下的中國話語建構研究》(2020GXJK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