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評線】金羊網評:外貿實現“開局穩” 季度“七連增”盡顯強勁韌性
4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2022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5.23萬億元,增長13.4%;進口4.19萬億元,增長7.5%。
外貿是經濟發展重要動力之一。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我國外貿所處的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發展也面臨著諸多風險挑戰。疊加去年高基數等因素,從月度情況來看,進出口增速整體有所回落。但從季度數據來看,我國外貿進出口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已連續七個季度實現了同比正增長,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外貿發展韌性強、潛力足,也展現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綜合競爭力,走穩走實未來可期。
中國外貿強勁韌性得益于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步伐。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進而穩定國際市場份額、增加外貿企業訂單、拓寬外貿企業銷售渠道成為穩外貿的重中之重。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商品、物資、人員流動等都受到限制,進而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導致全球供應鏈受到沖擊,這對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穩定造成了短期的負面影響。為有效應對挑戰,我國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中國外貿強勁韌性得益于持續深化的區域經貿合作。近年來,中國通過深度參與區域經貿合作,拓展雙邊自貿協定以及推動自貿區建設,為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7個自貿協定,與歐盟、新加坡等20個經濟體簽署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協議,持續提升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為中國外貿企業穩住了“買方”。此外,經各成員方共同努力,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RCEP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占全球總量的1/3,協定涵蓋關稅減免、貿易便利化、服務投資開放、商務人員往來、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等廣泛領域,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如期生效是東亞經濟一體化新的重大進展,為中國與各成員國的經貿合作提質升級帶來新的機遇,有力拉動地區貿易投資增長。
中國外貿強勁韌性得益于加快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業態新模式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有利于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培育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對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為國內外消費者提供了便利服務和多元化選擇,成為國際貿易合作的新賽道?!笆濉睍r期,我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增至105個,區內企業建設海外倉超1800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擴大至86個城市以及海南全島,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增長9倍,市場采購貿易出口規模增長3倍。去年以來,新業態實現新的增長,海外倉數量已超2000個。根據《“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中國將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推動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進出口向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展。隨著外貿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未來我國外貿將繼續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金羊網 文/羅建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