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評線】金羊網評:讓難事不難,為群眾幸?!凹哟a”
停車難、如廁難、入院難、就業難......群眾在生產和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事和急事,而面對問題和困難,群眾自然是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解決好,然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主動的下沉到群眾的身邊去,幫著群眾一起找問題,帶著群眾一起去找方法,成為群眾堅實的后盾和有力的依靠,讓群眾感受得到時時刻刻的關心和關注,以及在身邊的服務,也才能增強群眾的信心和決心,將干群擰成一股繩,大家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才能取得齊心協力的效果,辦出群眾滿意的成績。
讓難事不難,要常坐群眾灰板凳。群眾的難事和急事,肯定最先知道和感受到的是群眾,而等群眾將問題擺出來,將事情說出來,肯定中間問題已經萌芽了,將問題扼殺在搖籃里,就必須要在群眾需要的第一時間和地點,去解決群眾的問題。因此,只有常態化的走訪群眾,堅持踐行群眾路線,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問需于民的“一線工作法”,也才能準確的掌握群眾的真實情況,聽到群眾真實的想法,從而為群眾量身定制服務的措施和辦法,提升問題解決的針對性和精準度。
讓難事不難,要將群眾放在心上。群眾的難事,是站在群眾的角度,才能發現到底難在哪里,而只有深入的了解群眾,才會找到群眾內生的動力是什么。因此,要能夠真正的解決群眾想解決的難題,辦到群眾的心坎上,辦出群眾滿意的效果,自然就要多跟群眾溝通和交流,要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群眾放心心中最高的位置上,與人民商量著干,才能讓群眾想辦的事情落實到行動上。
讓難事不難,要以實干為民解憂。智慧停車系統、醫療分診及家庭醫生服務、廁所革命、公益崗位,一件件惠民實事正在開展,群眾的難事解決落實到了實實在在的行動上,一步一步的推進,一點一點的解決,為群眾解憂的責任,落到了每一個干部的“任務單”上面,而不斷的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增進民生福祉,提升群眾幸福感。
(作者:胡國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