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評線】兩江評 | 追云逐月功不唐捐 星辰大海未來可期
中國航天日緊隨著神州十三號飛行任務的圓滿完成而來。在航天日,我們要禮贊這次太空之行,也要回溯中華民族追云逐月的漫長征程,更要展望星辰大海、共期浩瀚未來。
千年飛天夢,世代鴻鵠志。勇于探索、志存高遠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民族稟賦,盡管囿于“天圓地方”,先賢志士們卻仍有翱翔九天之上、探索浩瀚宇宙的追求與向往。早在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就寫出《天問》一篇,以172個問題,發出了對宇宙奧秘的叩問,后又以《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描繪自己遨游日月的暢想;唐代李白也有“欲上青天攬明月”“手可摘星辰”等直率而浪漫的追求。到了近代,更有毛澤東同志一句“可上九天攬月”,激起億萬人民的凌云壯志??缭綌登?,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中華民族翱翔九天的飛天夢想卻從未改變,探索宇宙、征服宇宙的鴻鵠之志也從未改變。
磨劍七秩霜刃利,功不唐捐展鋒芒。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從零起步,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成功,再到如今神州十三號圓滿完成任務,還有“天問一號”著陸火星、“嫦娥五號”帶回月球“特產”、羲和號帶領中國進入探日時代……不到七十載的時間,中國不斷加速前進,將腳印從地球印到太空、從火星印到太陽。而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無數的航天人以“十年磨一劍”的毅力深耕航天領域。既有宇航員們以極高的意志堅持高強度的訓練,更有“北京明白”等地面航天人,以大國工匠的毅力創造和守護每一次的“航天時刻”。七秩磨一劍,中國航天功不唐捐,終于在今天的浩瀚宇宙展露霜刃鋒芒。
星辰大海無窮極,邁步更越新征程。宇宙無窮、星辰浩瀚,中國航天的征途沒有盡頭。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2022年將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共計劃實施6次航天任務。在更遠的未來,也必將有更高階段的全新征程。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航天夢,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在中國航天的全新征程中,需要更多的新力量接過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接力棒,傳承中國的“航天精神”,將個人的力量匯入星辰大海,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而不懈奮斗。
宇宙浩瀚,征途不止;華夏千年,精神永續。追云逐月、探索宇宙,既是傳承千年、深耕數十載的中國航天精神,也是功不唐捐、舉世矚目的中國航天成績,更應該是永無止境、未來可期的中國航天征途。
作者:蒼梧(兩江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