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評線】金羊網評:做強基礎設施為全面現代化夯基立柱
在4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與老百姓民生福祉息息相關,對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當前,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既是擴大需求拉動的著力點,又是全面貫徹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和戰略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重大科技設施、水利工程、交通樞紐、信息基礎設施、國家戰略儲備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領先的成果,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同時也要認識到,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基礎設施體系仍不完善,協調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發展水平不高,服務能力、運行效率、服務品質短板還比較明顯,與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還不適應。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從短期看是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還有促進社會公平,促進解決就業;從長期來看,從產業大國變成產業強國,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必須先行一步,支撐現代化進程。讓全體國民有更強的安全感、更多的獲得感、更高的公平感,就需要趕齊東部和西部,城市和農村的差異。通過解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是必須補齊的短板。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既要補傳統短板,又要補新一代的基礎設施短板?;A設施包含的物化范圍非常廣泛,既有傳統意義上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等等,也有數字化基礎設施、新一代的信息網絡、互聯網、物聯網等設施。完善體系,不僅可以給傳統產業賦能,本身還形成新的增長點,為未來經濟發展厚植新動能。僅就交通而言,提升以交通網、高鐵網為基礎的物流優勢和效率優勢,對保持全球第一的貨物貿易和工業制造大國,會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應聚焦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形成一體化協同發展;立足“雙碳”目標,推進能源革命,加強油氣開發、儲備、運輸,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推動形成能源多元化供應體系,構建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同時,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統籌建設江河湖?;A設施工程,為經濟社會安全強化保障。
這次會議強調,要立足長遠,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重點,著力提升網絡效益。這就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注重統籌安排,以系統思維來謀劃推進,實實在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基立柱。
(金羊網文/張全林)
